
型號:PAM00270/不鏽鋼材質/P.2003自動上鍊機芯/日期、時、分、小秒顯示/GMT功能/動力儲存顯示功能/動力儲存240小時/震頻每小時28,800次/錶徑44mm/弧型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100公尺/參考價:$110000
Panerai家族於二十世紀初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開設鐘錶專賣店,本身並無生產鐘錶產品,直到1936年受義大利海軍之邀,才開始設計製造第一款腕錶Panerai Radiomir,並於兩年後開始正式生產。這款腕錶內部並非使用自製機芯,而是勞力士所提供的機芯,一直到2005年之前,沛納海都使用專業機芯廠所製造的機芯,因此外界對於沛納海是否為專業的製錶廠,或多或少都有些質疑的聲音,但是這一切已經開始改觀了。在2002年沛納海於瑞士Neuchatel設 立製錶廠,專門負責機芯的研發與組裝,並且在2005年推出P.2002自製八日鏈機芯。而在今年,沛納海更一口氣推出了三枚自製機芯,包括P.2004 八日鏈計時機芯、P.2005六日鏈陀飛輪機芯,與待會我們所介紹的P.2003十日鏈自動上鍊機芯。

整體外觀
沛納海的Luminor 1950系列是由Luminor系列所衍生而來的,雖然外型沒有多大的改變,但是許多小細節都有加以改良,對於使用方便性與耐久性,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Luminor 1950在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改採用圓弧型的藍寶石水晶鏡面,與二次大戰期間沛納海所推出的錶款更加類似;同時爲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碰撞情況發生,鏡 面的厚度也增加許多,輕輕敲擊鏡面,就可以清楚感受到鏡面所帶來的厚實感。而另外一方面,沛納海所引以為傲的錶冠防護裝置,也做了些許改變,以往的護橋拉桿採用一體成形,僅僅只有一個零件,而這款腕錶的拉桿底部使用微型滾輪裝置,在長久使用之後,不會因磨損而產生空隙,造成壓入效果不佳;同時錶冠下方也增 加新的龍管與防水膠圈,讓原本就十分優異的防水性更加無懈可擊。位於右側表耳下方的按鍵,可快速更換錶帶,減少拆除工具所留下難看的拆卸痕跡。

面盤與指針
Luminor 1950 10 Days GMT的面盤採用三明治夾層構造,它是由兩塊相疊的圓盤所構成,上層的圓盤將時標刻度與數字刻度處以鏤空設計,而下層的圓盤則是塗抹Super- LumiNove螢光材料,具有優良的夜光效果。以筆者實際的測試結果來說,僅需置於窗口數秒鐘,就可以產生明亮的夜光功效,亮度勝過筆者手上佩帶的潛水錶,可見得其優異的效果。此外這款腕錶具有多項獨步錶壇的設計,首先是秒針歸零裝置,在使用者拉起錶冠至第二段調整時間時,秒針會迅速歸零,可達到準確調整時間的功能。另外面盤上的動力儲存顯示功能,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設計,因為在眾多的功能當中,動力儲存顯示功能的配置,往往會破壞面盤的美觀,所以沛納海採用的水平動力儲存顯示裝置,不但清楚明瞭,對於整體的面盤設計,也具有平衡對稱的美感。此外這只腕錶也具有GMT功能,把錶冠拉起的第一段,可以快速的前後調校中央時針,讓時常出國的商旅人士更容易掌握兩地的時間;而九點鐘的小秒針位置,亦設置了24小時的日夜指示功能,方便調整第二地時間。

機芯工藝
沛納海今年推出的Luminor 1950 10 Days GMT腕錶,具有十天動力儲存的功能,也是目前市面上,儲能最長的自動上鍊機芯。雖然有人說自動上鏈機芯,是天天佩帶,不需要如此長的動力儲能。但是現今 的機械錶已經不僅僅是計時工具,而是一種收藏或是搭配身分的配件,因此具有長動力儲能的機械錶,不但可以滿足新型態的佩帶方式,同時也兼具賞玩的功用,所 以只有48小時的儲能,已經不能滿足玩家的心態了。這枚P.2003自動上鍊機芯,由281個零件所組成,機芯的尺寸為:31.8X8.00mm。 P.2003使用三個發條盒設計,採用雙臂擺輪橋板,對擺輪的穩定度有莫大的助益,雖然擺輪橋板的面積稍大了些,但是仍能看見馬仔與擒縱輪的運轉,十分有 趣。另外擺輪橋板上免去了傳統的微調裝置,改用微調擺輪上的四顆螺絲來調整快慢,降低微調裝置對游絲的干擾,達到準確運轉的效果。而P.2003具有雙向 上鍊功能,加上陶瓷滾珠軸承與配重得宜的自動盤設計,上鍊過程十分順暢,不會有拖泥帶水的情形發生。
ROLEX EXPLORE II Ref. 1655 ORANGE GMT

一般相信Explorer II的初次現身是1971年,當時的型號是1655。1655基本上是將當時的GMT Master Ref. 1675小改款所衍生出來的新款型。 Explorer II Ref. 1655 将GMT Master 的24 小时印刷式可旋转表圈改成固定镂刻式表圈,使用的机芯和GMT Master 一样是Calibre 1575。 Explorer II Ref. 1655將GMT Master的24小時印刷式可旋轉表圈改成固定鏤刻式表圈,使用的機芯和GMT Master一樣是Calibre 1575。



勞力士聲稱Explorer II是專為洞穴探險家(Speleologist、Cave Explorer)之類的運動冒險人士所設計的,因為他們深入黑暗不見天日的洞穴後,很快地就會喪失方位及時間感,感覺不出是白天和黑夜,當然也分不清楚 正確時間是早上四點或下午四點。 加上洞穴探險不免碰撞周遭的岩石,可旋轉式表圈24小時相對顯得較不可靠,因此改用固定式表圈理論上是基於安全性的考量。 姑且不論洞穴探險家是否真的會喪失時間感,或是Rolex新添錶款的實際動機為何,Explorer II Ref. 1655在早年推出的時候,並未引起銷售的熱潮,倒是受到經常必須注意的時區變換的專業人士、如飛行員和航管人員等的愛用。


Explorer II Ref. 1655除了表圈與GMT Master I明顯不同外,最大的差別當然在於指針形式的不同,它採用的時針和分針不同於GMT Master的Benz時針和尖劍形分針,而獨特的橘色或紅色24小時顯示指針,更是和傳奇的Milgauss Ref. 1019的閃電形秒針一樣,是獨一無二、不與其他Rolex錶款共用的特殊款式。 Explorer II Ref. 1655只有前三年所生產的款式是配備橘黃色指針(Orange Hand),以後就都改為紅色指針(Red hand),因此一般而言,橘黃色指針Explorer II 1655的稀有性和價格都高於紅色指針款式。
這裡還有一篇review,寫的蠻詳細的 (英文的) The Orange Hand Explorer II **建議大家還是點進去看一下,因為有蠻清楚的照片,可以更容易了解.

大意是說:
============================================
1971~1973是第一批的Explorer II,特徵是橘色24小時指針跟秒針是沒有那個螢光小圈圈的
1974年開始加了秒針上的螢光小圈圈,但還是橘色24小時針
1975之後出產的都是紅色的24小時指針
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現在可以發現很多1975年之後的1655,理論上該是紅針,
但卻是擁有橘色的24小時指針(當然faked的不算,是指真品而言),
文中的解釋是:
有可能是紅針經過長時間退色成橘色
而原本橘針版的也退色成黃針
============================================
另一個關於Explorer II 1655、向來為表迷津津樂道和爭論的,便是所謂Explorer II Steve McQueen的傳說。 有人認為(或者說是已經變成慣例或是俗稱)已過世的美國性格動作巨星史蒂芬麥昆Steve McQueen是Explorer II 1655的愛用者,他在電影中也佩戴Explorer II 1655上鏡入影。 因為Steve McQueen深受歐美觀眾喜愛,愛屋及烏的結果,這樣的流傳廣為人知,所以Explorer II 1655就又被暱稱為Explorer II Steve McQueen。

然而這樣的說法遭到不少的質疑,因為Explorer II Ref. 1655自1970年代初期開始生產製造,並於1985年停產;然而史帝夫麥昆在1980年因肺癌去世之前的70年代早期幾年中,只拍了少數幾部電影。 其中,唯一可以清楚看出他在電影鏡頭中所戴手錶的是Rolex的,是1980年發行的The Hunter一片。 此片中唯一可看到手錶的幾個遠鏡頭里,他所戴的表從表圈、表面和錶帶的特徵來看,更像是Submariner而非Explorer II。 不過, Steve McQueen畢竟過世太早,不比Paul Newman還來得及現身說法,戴著Daytona Paul Newman亮相,為他的慈善基金會募款。 但就像沒有人介意牛郎織女其實只是兩顆恆星一樣的道理,傳說既有其迷離誤解的成分增添其故事性,伴隨性格巨星深植人心的印象與概念,其真實性便顯得無關緊要了。 Steve McQueen和Explorer II 1655之間的故事會繼續流傳,這一點倒是可以相當確定的。
ROLEX MILGAUSS 116400 GV Green Glass

不鏽鋼材質/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顯示/Parachrom游絲/防磁擒縱輪/防磁
保護蓋/綠色藍寶石水晶鏡面/錶徑40mm/防水100公尺/參考價:約NT$180,000
MILGAUSS的傳奇:
傳奇的Milgauss 是勞力士1960年代少量生產的名錶,主要是機心和裡蓋都加有特殊的抗磁功能,原是設計給太空人專用,可以完全阻絕外界磁力, 保持手錶的準度,目前在拍賣會,古董的Milgauss成交價在台幣50~80萬不等,是兼具保值,增值,和品味的好錶. 於今2008年, 勞力士的Milgauss復刻版重出江湖,以黑馬之姿,挑戰Daytona錶王的地位並且以 "高實用性" 作為訴求,可以抵抗現代人 周遭身邊的所有電磁波和磁場,是超越目前其他品牌的驚人之作.
2002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神颱級潮流icon藤原浩以高出3倍目標價錢(約港幣30萬)買下第1代閃電針Milgauss,令更多人認識這款罕見的名門手錶。
今年4月初瑞士Basel表展上,從未玩過復刻招數的勞力士,居然在發布會推出Milgauss錶款retro,雖然細節上有很多變動,不過最有代表性的閃電針依然保留。 這已經足夠表迷們瘋狂,將之鎖定為必買目標! 但是,月復一月,依然未見實貨,直至日內瓦最大勞力士代理商BUCHERER在近期全球率先推出。 據透露頭批貨少得可憐,只有5只!
Milgauss 50週年! 復活!
近幾年勞力士都會為其滿50週年的錶款做些事情,例如早幾年的綠圈Submariner跟去年的綠針GMT Master II。 而碰巧Milgauss今年又是50歲大壽,加上藤原浩的捧場,Rolex怎麼會小覷! 雖 然Milgauss已停產幾十年,但勞力士也希望將它的功能和外形盡量保留,再加入現有技術,例如將Milgauss具有的獨特防磁功能保留,再搭上新機 芯Cal. 3131,配上勞力士獨有的Parachrom雙層藍游絲,當然也少不了搶眼橙色大閃電針,內外都是絕對一流!

很多人盼望已久的Milgauss終於重出江湖,不僅在防磁設計上更為進步,能抵抗1000 gauss 的磁量密度,在外型方面也更加多彩活潑。上圖這款是週年紀念版本,代表勞力士的綠色巧妙的出現在鏡面邊緣,多了一種神祕感。機芯方面廠尚未發表型號,但預測應該是3130機芯的改良版,換上新的游絲與擒縱輪,在防磁功力上更進一步。作為日常用錶來說,沒有日期有點可惜,或許是為了讓防磁保護蓋能夠完全的將機芯包覆,以求最佳防磁效果。從價格上來看,應該會讓很多人喜出望外的。
附錄: 老勞機心/錶耳/錶帶對照表 & 2008市場行情
Ref. | Model. | | Brace. | Fit. | Spec. |
6239 | Cosmograph Daytona | 72B/722/722-1 |
| 71/71N/271N | |
6241 | Cosmograph Daytona | 72B/722/722-1 |
| 71/71N/271N | |
6240 | Cosmograph Daytona | 722/722-1 | 7835 | 71N/271 | |
6262 | Cosmograph Daytona | 727 | 7835 | 71N/271 | |
6264 | Cosmograph Daytona | 727 | 7835 | 71N/271 | |
6263 | Cosmograph Daytona | 727 | 7835/78350 | 271/371/571 | |
6265 | Cosmograph Daytona | 727 | 7835/78350 | 271/371/571 | |
16520 | Cosmograph Daytona | 4030 | 78360/78390 | 503/503B/803B | Chronometer |
116520 | Cosmograph Daytona | 4130 | 78490 | | Chronometer |
1019 | Milgauss | 1580 | 7205/78360 | 58/580 | Chronometer |
1016 | Explorer Ⅰ | 1560/1570 | 78360 | 580/558B | Chronometer |
14270 | Explorer Ⅰ | 3000 | 78360/78790 | 501B/558B | Chronometer |
114270 | Explorer Ⅰ | 3130 | 78690 | | Chronometer |
1655 | Explorer Ⅱ | 1570 | 7836/78360 | 280/380/580 | Chronometer |
16550 | Explorer Ⅱ | 3035 | 78360 | 501 | Chronometer |
16570 | Explorer Ⅱ | 3135 | 78360/ | 501B | Chronometer |
1665 | Sea-Dweller | 1570 | 9315/93150 | 285/580/585 | Chronometer |
16660 | Sea-Dweller | 3035 | 93150 | 580 | Chronometer |
16600 | Sea-Dweller | 3135 | 93150 | 580 | Chronometer |
6536 | Submariner | 1030 | 7205 | | |
5508 | Submariner | 1530 | 6636 | | |
5512 | Submariner | 1520/1570 | 9315/93150 | 380/580 | Chronometer |
5513 | Submariner | 1520/1530/1570 | 9315/93150 | 380/580 | |
14060 | Submariner | 3000 | 93150 | 501B | |
1680 | Submariner Date | 1570 | 9315/93150 | 280/380/580 | Chronometer |
16800 | Submariner Date | 3035 | 93150 | 593 | Chronometer |
16610 | Submariner Date | 3135 | 93150 | 501B | Chronometer |
6542 | GMT Master | 1035 | 7205 | | Chronometer |
1675 | GMT Master | 1560/1570 | 7836/78360 | 280/380/580 | Chronometer |
16750 | GMT Master | 3075 | 78360 | 580 | Chronometer |
16700 | GMT Master | 3175 | 78790 | 501B | Chronometer |
16710 | GMT Master Ⅱ | 3185 | 78790 | 501B | Chronometer |
Explorer II系列Hollywood明星效應
最新二手價:13.8萬元
70年代Explorer II
2000年二手炒價:3萬至4萬元
8年升值2.5倍
Daytona系列限量發售 蓄勢待升
一手價:10.5萬元
Daytona系列(黑色、白色)公價:6.33萬元
升值66%
Milgauss系列 防磁物料一手價升90%
一手價:7.5萬至8萬元
Milgauss系列
公價:4.2萬元
升值90%
GMT系列 黑紅框面已停產待炒
一手價:5.5萬元
GMT系列(綠針)
公價:4.9萬元
升值12%
Omega Speedmaster Mark III Automatic / Professional - Automatic (1971~1973)
GRAHAM
SINN
IWC
ZENITH
NOMOS
TUTIM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